2018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市场突然掉头向下。
屋顶光伏的潜力尚未大规模开发,主要是因为屋顶光伏缺乏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与中国补贴政策以大规模促进国内装机、形成完整光伏产业链目标不同的是,新加坡光伏财政补贴政策偏向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解决方案的输出
与中国相同,新加坡政府为推动光伏在本国的发展,也推出了很多财政补贴政策。同时还有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构成光伏项目固定资产的进口货品以及光伏项目将被减免或减少企业所得税,光伏输电项目和变电项目链接至电网所需使用的土地将被免除或减少使用规费。光伏享有高额的补贴费率,使得装机量每年都有稳定的需求。由于拥有较为低廉的人力、电价等相关制造成本、以及相较其他东盟国家较为完善的基础建设,因此又有全球光伏产业代工厂的角色定位。2017年4月,马来西亚能源部长表示,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达到2080兆瓦(MW),占总发电量7.8%,其中光伏装机目标为500MW。
根据IEA的数据,2017年,泰国拥有15家组件制造企业,年产能为5GW,组件产品主要用来出口。截至2017年累计装机量达2,697MW。鉴此,自2018年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终止实施。
国内新扩产能由于成本优势,并且在产品质量上不断提升,将大幅度满足国产替代需求。在公告规定时限内,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未提出期终复审申请,商务部亦决定不主动发起期终复审调查。经过技术改造,多晶硅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可满足平价上网的硅料价格要求。6~8月份国内多晶硅供应有所缩减,主要是由于终端需求骤减,下游价格大幅下跌,倒逼硅料价格跌破大量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线,部分产能被迫停产检修,检修企业数量最高达到14家,截至8月份,停产检修产能占比最高达到43.4%。
9月份开始,具备复产能力的检修企业陆续恢复正常生产,供应能力逐步提升,但截至10月底,国内多晶硅产量尚未恢复至上半年月均供应量。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国内光伏行业形势和多晶硅企业生产、扩产情况来看,我国多晶硅材料进口需求已经不再强烈,换句话说,不考虑出口因素,多晶硅产能自给自足已经成为现实,由此,我国已没有必要对欧盟多晶硅实施双反。
同时,随着中国光伏组件、电池出口重心不断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心由海外转到国内市场,欧盟延长双反期限并无实质性意义。按照通威集团的口径,2017年9月,通威在包头市投资80亿元建设高纯晶硅项目,规划年产能5万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我国多晶硅产业迈上新台阶从全球来看,以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为主要驱动力的全球光伏装机平稳增长。
反观国际,德国瓦克公司第三季度营收报告显示,集团化学业务销售额和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由于太阳能多晶硅市场的激烈竞争,集团总体销售额及EBITDA水平低于去年。十多年前,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两头甚至三头在外的困境,高纯晶硅是其中的薄弱环节,欧美在相关技术方面一直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我国高纯晶硅长期依赖进口。目前,美国多晶硅材进口额降至微不足道的1.3%,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率先采取贸易壁垒,我国对美国多晶硅企业课以超过50%的双反税率,使得其丧失了价格竞争优势。1~10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21.44万吨,按产量排序,前7家企业9月份产量共计13600吨,占总产量的73.4%,其中月产量在千吨以上的企业有5家,分别为: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四川永祥、亚洲硅业、新疆大全,占9月份总产量的63.4%。
2018年3月15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30号公告,宣布上述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将于2018年10月31日到期,国内产业或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有关组织可在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到期日60天前,以书面形式向商务部提出期终复审申请。行业人士表示,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多晶硅制备方法,市场应用占比超过90%。
据了解,保利协鑫新疆基地投产后,与徐州基地形成南北鼎立高品质多晶硅双基地大格局,仅徐州基地7.5万吨产能,就已经多年位居全球多晶硅首位。其第三季度的EBITDA为2.74亿美元(2.41亿欧元),相比去年的3.39亿美元(2.98亿欧元)降低了19%;本季度的净收入为7800万美元(6890亿欧元),相比2017年第三季度的1.19亿美元(1.042亿欧元)下滑34.45%。
按照刘汉元的说法,经过国内广大同行多年的共同努力,2016年,国内多晶硅供应首次在全国占比超过50%,目前占比已突破60%,我国多晶硅产业全面迈上新的台阶。技术升级助力企业发展谈及国内产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19家(包括检修企业),产能共计26万吨/年,相比年初减少11.6%。目前,我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大幅优于国外企业,德国瓦克、韩国OCI生产成本约为90元/千克~100元/千克;而通威股份2017年生产成本约56元/千克,预计乐山、包头新产能现金成本30元/千克,生产成本40元/千克,全成本50元/千克。而通威规划产能为5万吨,总投资却高达80亿元,电价甚至比协鑫在新疆的项目略高几分钱,4万元/吨的成本如何得来成为关注的重点。从历史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从韩国、德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美国进口硅料量占比分别为51.5%、26.1%、10%、、6.6%和1.3%。保利协鑫总裁朱战军曾表示,新疆项目在产品品质上直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同时导入半导体级多晶硅工艺,打造智能化工厂,全部产能不仅要满足N型区熔料要求,也将100%满足单晶用料需求。
年初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扩张仿佛还在眼前:东方希望五彩湾10万吨(后修正为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开始建设;永祥多晶硅乐山新建5万吨,内蒙新建5万吨。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从2014年至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40.2%,预计2018~2020年全球多晶硅片硅耗量分别为3.80克/瓦、3.56克/瓦、3.33克/瓦。
近日,商务部发布消息称,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终止反倾销措施。对于下游硅片、组件及其太阳能光伏电站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在目前8万元/吨的多晶硅市场售价基础上,仍然有巨大的降价空间。
未来国内低成本新产能将逐步替代韩国OCI、德国瓦克等国外产能。其中,新疆项目紧邻露天煤矿和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独享天然低电价优势;徐州基地则依赖自备电厂的长期稳定运行,降本增效作用十分明显。
商务部终止双反措施相关资料显示,终止的该项措施始于2014年,2014年4月30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5号和第26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为2年。目前项目一期2.5万吨已进入生产调试阶段,预计下个月可全线投产。据此预测,2018~2020年硅料总需求量分别约为35.93万吨、40.38万吨、45.66万吨同时,随着中国光伏组件、电池出口重心不断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心由海外转到国内市场,欧盟延长双反期限并无实质性意义。
保利协鑫总裁朱战军曾表示,新疆项目在产品品质上直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同时导入半导体级多晶硅工艺,打造智能化工厂,全部产能不仅要满足N型区熔料要求,也将100%满足单晶用料需求。十多年前,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两头甚至三头在外的困境,高纯晶硅是其中的薄弱环节,欧美在相关技术方面一直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我国高纯晶硅长期依赖进口。
目前项目一期2.5万吨已进入生产调试阶段,预计下个月可全线投产。2018年3月15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30号公告,宣布上述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将于2018年10月31日到期,国内产业或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有关组织可在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到期日60天前,以书面形式向商务部提出期终复审申请。
据新疆项目团队介绍,该项目依托集团十余年的运行经验,基于技术、工艺、管理、规模等多项综合优势的叠加效应,保利协鑫多晶硅在成本和品质上的优势将得以延续。行业人士表示,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多晶硅制备方法,市场应用占比超过90%。
预计2018年全年集团销售额将略高于去年同期的49.224亿欧元。随着该项目的正式投产,国内光伏与半导体产业都将同时受益。从投资风格上来看,依然保持了协鑫速度和高举高打的企业特点,快速切入高端多晶硅原材料端。过去,中国多晶硅产品有80%来自于美国、韩国和德国,其中前两者占中国进口份额的50%左右,德国约占30%。
美洲销售额为2.32亿欧元,相比去年第三季度的2.07亿欧元增长12%。瓦克称,销售额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晶硅产量的大幅下降和平均价格的下滑。
协鑫新疆基地稳定达产后,各项消耗指标处于低位,生产成本明显低于业内同行,未来,新疆基地将抢占高端市场份额,成为保利协鑫重要的亮点和盈利点。从历史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从韩国、德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美国进口硅料量占比分别为51.5%、26.1%、10%、、6.6%和1.3%。
9月份开始,具备复产能力的检修企业陆续恢复正常生产,供应能力逐步提升,但截至10月底,国内多晶硅产量尚未恢复至上半年月均供应量。目前,美国多晶硅材进口额降至微不足道的1.3%,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率先采取贸易壁垒,我国对美国多晶硅企业课以超过50%的双反税率,使得其丧失了价格竞争优势。